■ 殷興山「全國政協委員 中國人民銀行杭州中心支行行長」
近年來,我國大力發展政府性融資擔保體系,發揮財政資金“四兩撥千斤”的作用,破解小微企業融資難題,取得了明顯成效。但從目前情況看,政府性融資擔保機構的放大倍數遠低于規定上限,小微企業擔保融資的可得性、覆蓋面有待提升。據粗略測算,2020年全國政府性融資擔保余額占小微企業貸款余額的比重在2%左右,擔保戶數占小微企業戶數的比重在1%左右,表明政府性融資擔保體系作用發揮仍不夠充分。
一是考核導向不集中。政府性融資擔保機構為“多頭管理”,金融監管部門、財政部門、組織部門等均具有管理職責,考核激勵導向也未聚焦于小微金融服務。比如,強調國有資產保值增值和盈利目標,導致政府性融資擔保機構對融資擔保代償風險容忍度不高。
二是代償率較低。雖然多數省份設有代償容忍度指標作為指導,但是政府性融資擔保機構為規避風險,在業務開展過程中會為自身留出緩沖區,從而壓低銀擔合作擔保代償率上限,并設置較高的代償條件。
三是持續經營能力較差。小微企業融資擔保服務風險相對較高,政府性融資擔保業務具有準公共產品性質,采用“保本微利”的經營模式,一些擔保機構的保費收入不能覆蓋公司的經營支出、代償風險以及計提兩項準備金(按照不超過當年年末擔保責任余額1%的比例,計提擔保賠償準備金;按照不超過當年擔保費收入50%的比例,計提未到期責任準備金)。
四是擔保能力較弱。各地政府性融資擔保機構普遍存在資本實力弱、業務規模小的情況。政府性融資擔保機構的資本實力仍然較弱,從而影響其擔保和抗風險能力。
一是加大對小微融資擔保的考核引導。一方面,從目標導向入手,依托融資性擔保業務監管部際聯席會議工作機制,研究制定“十四五”政府性融資擔保發展規劃,從全國、省級層面,設定擔保余額與小微企業貸款余額占比、擔保戶數與小微企業戶數占比等目標,并逐年提高比例;制定資本補充目標,且目標的設定與小微企業貸款余額增長、小微企業戶數增長相掛鉤的機制;建立擔保放大倍數逐年遞進目標,不斷提高。另一方面,從機構考核入手,在防范道德風險的前提下,落實好盡職免責機制,把考核評價標準統一到支持小微企業工作上來。分類劃定代償容忍度,提高小機構的代償容忍度,允許其微虧或適度虧損;弱化對盈利目標的考核,進一步突出機構的放大倍數、擔保金額、擔保戶數、戶均擔保額等考核導向,最大程度地發揮機構擔保能力。
二是完善小微融資擔保的風險分擔機制。拓展國家融資擔?;?、省擔保公司、直保機構和銀行四方風險分擔的業務,加大再保機構風險分擔比例,降低直保機構的風險。設立風險補償資金池,按放大倍數和擔保代償實際損失的一定比例給予補償,對于純信用擔保項目,補償比例再適當提高。完善失信懲戒機制,在稅收減免、評先評優、招投標項目等環節,對不守信用者進行聯合懲戒,遏制企業失信行為。
三是構建對小微融資擔保的獎補機制。增加政府性融資擔保機構保費獎補,放寬可享受的獎補范圍,在保費獎補基礎上再予以增量獎勵。同時,鼓勵國家融資擔?;?、省融資擔保機構減免對市縣擔保機構的再擔保費,實現市縣擔保機構的可持續經營,推動進一步降低擔保費率。
四是增強融資擔保機構的資本實力。完善多元化增資機制,國家融資擔?;鸺哟髮κ?、市級擔保公司注資力度,地方政府每年按小微企業擔保余額、代償金額等的一定比例持續注資,形成制度性的資本金補充機制,所需資金納入各級財政預算,鼓勵金融機構和社會資本出資入股或無償捐資。拓寬政府專項債資金使用范圍,明確可用于補充政府性融資擔保機構資本。